汇通视点
国企改革纵深推进,科技创新潮涌向前,集团坚持投研联动思路,开辟【汇通视点】专栏,致力于以深度研究,灵敏洞察产业方向、市场趋向和创新动向,探寻国资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投资的科学路径。也希望以此为载体,促进思想碰撞与信息交流,与您共同思索、洞见未来!
历时半年、调研23家省属企业后,陕西国资研究院绘就完成省属企业“创新链图谱”。涉及半导体、新能源汽车等9大新兴产业共95个产业链节点、11个创新链节点。这不仅是一张产业导航图,也是为省属国企产业创新工作绘制路线图。
研究团队将创新链定义为“以价值增值为导向,与产业链息息相关的系统化体系”,而创新链图谱则是将创新活动中各要素、主体、环节和动态关联关系可视化呈现的知识网络。
精准覆盖:涉及企业与产业
研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团队最初计划为每家企业绘制创新链图谱,进而整合成产业图谱,但很快发现了问题。
“每家企业整合在一起不一定成链。”团队成员举例说明,“比如法士特作为制造类企业,紧密围绕产品应用做创新;延长石油则需要在煤油气全产业链每个环节上提升工艺技术;而水发公司业务相对分散,创新链整体呈现点状分布。”
面对23家省属企业的复杂情况,团队转变思路——从“企业维度”和“产业维度”双管齐下。在企业维度上,团队设计了一套包含4大类41个指标的指标体系,非常全面,并在法士特进行试点;产业维度上,则聚焦9大新兴产业,精准绘制产业创新链图谱。
这些图谱与传统产业链图谱有何不同?研究团队解释道:“产业链图谱展示的是产业链节点和对应企业,而创新链图谱的纵轴排布的是创新要素。”
在图谱上,蓝色字体代表省属企业已布局的领域,白色字体代表非省属企业布局的领域,红色则标示出完全空白的领域。
这种可视化呈现方式让省属企业的创新布局一目了然。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,陕汽在纯电和氢燃料重卡领域已处于全国前列,图谱上蓝色标识密集;而在半导体领域,设计(EDA和IP)和高端的设备制造部分几乎全是红色空白。
“不仅是省内,国产化率整体都非常低”。
图谱指引:破局“创新孤岛”
通过创新链图谱分析,研究团队发现了省属企业创新存在的共性问题。
关键技术攻关不足,一些重大技术攻关周期长、难度大;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,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各自攻关;校企合作点状分散,缺乏常态化合作机制;成果转化通道不畅,高校科研成果找不到合适的转化对象。
创新链图谱的价值就在于,不仅能诊断创新现状,更能指引创新方向。研究团队表示:“未来我们希望将图谱作为技术导航和资源导航的底座,为秦创原创投公司开展科创基金管理、科创股权投资、科创综合服务与原创技术策源夯实研究基础,也为秦创原科创联盟整合创新资源、促进产业合作提供指引。”
事实上,成都市的实践提供了参考样本。当地科技局用4年时间绘制了21条产业链的创新链图谱,逐步发布并用于引导产业布局。陕西团队也有类似愿景:通过对创新链图谱的长期跟踪和动态更新,引导基金投资、产业链招商和缺失环节补充。
目前,这套创新链图谱方法论已开始在省内推广。研究团队表示:“我们正在考虑将其固化为标准或申请知识产权,未来可能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系统化可视化,甚至自动抓取外部数据进行比较,形成企业创新评分体系。”
研究团队
本项目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陕西国资研究院。
陕西国资研究院是在省国资委指导下,由长安汇通出资成立的全资子公司,是陕西省内专业从事国资领域研究的智库,以国资系统智库、国资运营研究和国企人才培训为三大核心业务,研究体系现有专职研究员12人,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100%,其中博士2人、硕士10人。